从陪伴开始,给孩子插上飞翔的翅膀

 

作者:小一班 王之卿家长 来源: 录入者:hnlhsylm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16日

孩子从嗷嗷啼哭到咿呀学语,从襁褓之中到蹒跚学步,从懵懂无知到有一定的规矩、纪律和自我约束能力。这一路走来,只有为人父母者,方能体会到其中的艰辛和酸涩,幸福和希望。作为父母在教育孩子中,父母都各显神通,施己所长。下面我结合自己的认识,谈一下自己的育儿心得。

一、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这句风靡于网络的话,不仅适用恋人,更适用于父母和孩子,而陪伴的重中之重则是家长行为的影响。首先,陪伴要激发孩子的正确价值取向。在陪伴孩子时,要尽量让孩子感受积极向上的场景,让孩子感受家庭温馨、社会和谐、江山的魅力和科技的震撼;感受到母亲的温柔贤淑、父亲的博大宽广、老师的无私奉献和祖国的繁荣昌盛。尽量避免亚文化和糟粕文化出现在陪伴场景当中,让孩子真正的从小成长在阳光下、生活在阳光里,为塑造孩子健康的人格打下基础其次,陪伴的内容大于形式陪伴不应是为了陪伴而陪伴,也不需要拘泥于特定场景和形式。陪伴既可以早晨上学路上陪伴孩子背背古诗,又可以下午放学时一起看看落日余晖和沿途风景,还可以到家后坐在爷爷奶奶身边聊天,这些看似简单的陪伴陪伴方式,却能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受到深远的影响。最后,陪伴的关键在伴不在陪有些家长错误的认为在孩子身边就是陪伴,让孩子自己玩手机、看电视、玩玩具就是陪伴陪伴应该是和孩子互动的过程,是一起探索发现、分享喜悦和解决困难的过程。比如孩子在玩拼图时遇到困难,家长不是直接帮孩子拼好,而是和孩子一起思考如何解决。家长们在陪伴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少说教,多榜样,用符合社会风尚的正能量感染孩子,用坚毅果敢的性格影响孩子。

二、父母爱其子,则为之计深远 

首先,要培养孩子独立性从古至今,大部分父母都明白“溺子如杀子,宠子如害子”,的道理,但在生活中或自觉或不自觉的都会帮助做本该孩子做的事情,帮其穿衣、喂其吃饭,摔倒帮其扶起来,还美其名曰:“为孩子遮风挡雨”“让孩子少走弯路”,这样的操作只能培养孩子的惰性,让孩子失去开拓进取意识。我们应该从小培养让孩子独立自主做事、独立自主思考的能力,尽量让孩子行为和思维有发挥的空间,从而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探索欲和独立自主能力。其次,要培养孩子的正确价值取向。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言行举止对孩子影响深远。家长自身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家长的善行义举,能润物细无声的影响着孩子,使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有方向、有目标;家长的不良行为,也能潜移默化的传递给孩子,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价值取向偏差,从而影响孩子以后走的更高、更远。最后,要让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古者世家大族家训大都把读书和行善放在首位,“善良传家久,读书继世长”。这幅对联至今仍是多少文人墨客治家经典。但孩子尚小,没有独立完成阅读的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口述的方式传递给孩子一些国学经典,譬如:千字文、三字经、简单的唐诗等等,让孩子从小感染国学文化的熏陶,为正确的看待世界、了解世界打下基础。

三、激发孩子的思维空间

首先,要创设宽松有爱的环境曾经我和孩子相处中,常以家长自居,让孩子以我为标杆;填鸭式的教育孩子你要怎么做,不能怎么做,什么时候做什么等等,譬如:见到长辈要懂得问好,见到比自己小的朋友要懂得谦让,比自己大的要尊敬等等;这种填鸭式、教条式的教育方式很容易把孩子的思维固定在一个模块中,而孩子思维空间的广度和长度以及对事物的理解判断能力很难得到有效的激发。其次,换位思考理解尊重孩子。家里有客人的时候,有时我会试着让孩子给客人分发东西,分发之前一再叮嘱,要先给谁、再给谁,大的给谁、小的给谁等等,生怕孩子有失礼之处显得自己教无方。事后我反思,这种做法的只能让孩子定格在固定处理模式中,遇到新情况、新问题很容易不知所措;而我们应该把问题抛给孩子,让孩子试着去思考和处理问题,当孩子做的不近善美的地方,再去适度的引导。

每个孩子即是父母的希望,又是父母的继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父母永恒不变的期望,但何以成龙?何以成凤?不仅仅是想想而已、说说而已。望父母放下理由,从陪伴开始,从读书入手,让我们的孩子在这个绚丽的世界里能够展翅高飞、自由翱翔。

 


提示

成功加入收藏夹!
收藏夹内共有 0 篇文章, 0 个产品

提示

你已收藏了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