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中班的孩子有了新的特点、新的目标、新的爱好。中一班的三位老师能够用心去了解每一个孩子的特点,用心去感受每一个孩子的心声,用心去引导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我们最大的感受是孩子们在一天天地成长和进步。在此非常感谢老师们的无私付出和悉心关爱。
与其说家教感言,不如说家校共言。因为孩子的每一步成长都与学校的教育密不可分,学校教孩子做人做事、让孩子快乐成长。作为家长,更多的是为孩子做好服务保障。就如何做好服务保障工作,谈几点浅显感受与大家共勉。
一、高标准示范,做孩子的引路人。老师给孩子们树立了时间观念、自理意识、价值观念,对于现阶段的孩子,很多时候很多事情是可以独立完成的,但一开始好多家长可能会感觉孩子还有点小,想替他做或者帮他做,这时就要按照孩子平时在学校养成的习惯,我们发挥示范作用,家长在穿衣、洗漱、整理被褥上先做一步,孩子在家长的示范带动下,也会独立完成并乐在其中,享受劳动后的丰收成果,特别是早起时,孩子会先说一句“自己的事情自己办,我都长大了”。可能有时家长会觉得孩子自己穿衣服、穿鞋子比较慢,就想越俎代庖,这时我们一定要稳得住神、沉得住气,给孩子足够的时间来做,这样孩子就有了成就感,会在自理的路上越走越顺。要让孩子明白穿衣、上学、整理书包等都是自己的事情,我们要做到在位不越位、静等不干涉,不催孩子,慢慢让孩子自理成为一种习惯。在守时上,作为家长,首先自己要有较强的时间观念,在平时工作和生活中,要给孩子营造紧张活泼的良好氛围,带头做到守时、珍惜时间,让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做好想做的事,但又不给孩子一种催促感。中班以来,孩子会在去学校的途中不停地问“爸爸我会不会迟到,我们要求是几点到校”等问题,我会给孩子说不晚、一定不让你迟到,即使有时已经过了7:50,也会给孩子说时间充足、不着急,就这样孩子慢慢地有了时间观念、但也保证了不急躁。在价值观念上,家长要带头爱护环境、助人为乐,有时候孩子可能会想把用完的手纸随手一扔,这时我们就要主动及时去捡起来,并与孩子分享这种行为的不当之处。有时候家长可能会觉着他们还只是孩子,不能独立做太多事情,这时候一定要让孩子有博爱之心、助人之心,在成长中体悟“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道理,让孩子在我们的言传身教中树立良好的价值取向。
二、高质量陪伴,做孩子的同路人。老师在学校教孩子们知识、教孩子们方法。作为家长,可能更多的是与孩子“共情”。每天最快乐的时光就是陪孩子按照他们的方式一起“玩”,特别是暑假期间,孩子关注到了奥运会,使本来就喜欢运动的孩子更加爱上了运动。我们陪孩子一起打篮球、踢足球、打乒乓球、羽毛球,我们不会的就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做孩子一起成长的伙伴,孩子在不断地坚持下已经形成了习惯,很多时候都要主动催促家长和他一起运动。现阶段的孩子已经有了基本的思维,学习的能力还是很强的,我们要顺着孩子的兴趣去培养。在玩魔方这件事上,孩子的表现完全出乎了我们的意料。作为家长可能只是试着去学习,但孩子身上却有一股“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韧劲,孩子跟着哥哥记公式,一遍一遍操作练习,几天之后,两个孩子已经可以独立还原魔方了,那是一段难忘的美好的关乎快乐和成长的回忆。有一段时间孩子喜欢玩扑克,我们就和孩子一起玩,孩子很快就学会了斗地主、拖拉机等多种玩法,远远超过了父母的学习速度,也增进了亲子感情。孩子想画画,就任他驰骋在自己无限的想象空间里,想画蓝苹果,就让他画,不刻意纠正我们固化的认知,未来随着对太空的探索,万一真的培育出了各种颜色的苹果呢。有时孩子想玩一些角色扮演的游戏,我们就顺着孩子的思路和想法,做好配合和扮演,在陌生的“切割”“瞬移”等技能的一次又一次的运用中感受孩子的快乐。有时想玩“抓坏人”游戏,我们就按照分配的任务执行到位,让孩子在游戏中感受正义与邪恶,在“抓坏人”的过程中培养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毅力,这样就容易和孩子产生共鸣,做朋友般的父母,通过游戏赋能孩子成长。
三、高效率解压,做孩子的开路人。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说不上压力,但与在家里舒适宽松的环境相比,因为有规章制度的约束,学校生活可能会让孩子有一种压制天性的感觉。孩子有较强的规则意识,就会在无形中压抑自己的天性。为此,我们和孩子一起观看电影《看上去很美》,从方枪枪的视角去感同身受,让孩子明白小红花有时候也没有那么重要。在接孩子或者看孩子参加一些活动照片的时候,通过观察孩子的表情,来判断他是不是自然的流露、是不是舒心的微笑,我们会侧面地问孩子,为什么拍照时没有笑,为什么看上去有点害羞,在这种时候,孩子可能会说出他的想法或考虑,我们就要积极引导孩子,学校和家里都一样,要放松自己,做到家里校园都一样。要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当他对在校或者在家看到或听到的东西有了自己的认知,想要表达一些自己的想法时,我们就要静下心、耐着心,沉浸在孩子的娓娓道来中,让他感受到自己有被重视,有获得感和价值感,同时帮助他一起拓展认知。要敢于突破自己,不能在条条框框中扼杀自己,有时孩子学到了一些新技能,可能就会说老师没说这样做等等,我们就会给孩子说那是因为老师不知道你会呀,所以你要勇于突破自己,敢于向老师分享新技能,这样孩子就慢慢敞开了心扉、释放了天性,在学校的生活中就更能收放自如。
陪伴孩子的方法和路径因人而异,保障孩子的形式和观点也各有千秋,唯有找到最适合孩子的才是最管用、最有效的,我们愿与学校同频共振、与老师同向发力,与家长互联互通,为孩子们的茁壮成长贡献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