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我想出去玩!”
和家长谈疫情期间孩子的心理建设
“爸爸妈妈,我想出去玩!”这是孩子这些天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了。在这一特殊时期,作为家长,我们在做好自身心理建设的同时,还需要帮助孩子增强心理免疫力,尽最大可能减少疫情对孩子的心理伤害。那么在疫情期间,孩子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心理反应?家长该如何应对?
一、疫情对儿童的影响
1. 情绪方面
可能出现慌张,不知所措;反复洗手,不敢出门;担心自己的身体情况,害怕自己会死;对无聊的生活状态感到愤怒和烦躁;对反复出现的疫情信息感到恐惧。
2. 躯体反应
可能出现腹痛腹胀,头晕头痛,尿频尿急,睡眠差,做噩梦,食欲差,乏力等。由于儿童对情绪不能准确描述,所以躯体反应可能更为常见。
3. 认知方面
年龄越大,对认知的影响越容易被观察到或被倾诉。比如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易集中和不持久,与别人交流时表达和理解困难,脑子反应变慢等。
4. 行为方面
不停地吵闹、哭泣,提出各种要求;玩有关病毒、口罩或死亡等主题的游戏,或玩看似不相干的破坏性游戏;对身体过分关注,反复要求医学检查;服用大量药物;行为退缩,原本已经具备的能力下降或消失,变得依赖家人;严重者甚至出现冲动行为。年龄小的儿童不会用语言表达,可能更容易出现行为问题。
二、如何帮助孩子进行心理调适?
(1)用科学的方式、易懂的语言传递疫情信息
当孩子提出“为什么不能出门”的疑问时,家长应该用比较科学和正式的方式去传递疫情信息。家长需要引导孩子在各种信息中正确认识疫情,帮其科普新型冠状病毒,掌握正确的防护措施,让其了解在一线抗击疫情的人和事。家长可利用权威机构发布的图画、绘本等资料以讲故事或玩游戏的方式告诉给他们,在轻松有趣的环境中了解疫情相关信息。要避免媒体对孩子的不良影响。
(2)陪伴孩子,尽可能保持正常的作息
由于疫情带来的春节长假,不少的孩子可能作息紊乱,可能整日沉迷于电视、网络,这明显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父母要多陪伴孩子,比如进行亲子阅读、亲子小游戏、亲子手工等。可以适当进行有趣的室内运动,比如青蛙跳、捉迷藏等,这对改善孩子情绪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家长要帮助孩子形成有规律的学习与生活作息,合理使用老师和网上提供的学习资源,做到劳逸结合。
(3)家长保持稳定的情绪会给孩子安全感
很多父母总以为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于是就肆无忌惮地在他们面前表露自己的坏情绪,甚至跟孩子发脾气,跟伴侣起冲突。却不知道,孩子是非常敏感的。作为父母,请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对疫情的恐惧、担忧、抱怨等负面情绪。如果父母情绪不好,则需要先处理自己的情绪。父母稳定的情绪有利于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4)帮助孩子接纳自己的情绪,学会合理释放
父母要告诉孩子,在这个特殊时期,出现各类负性情绪很正常,大人们也会有类似的情绪。鼓励孩子安然接纳并表达出来,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合理表达,如写日记、涂鸦、唱歌、做手工、折纸等。
(5)给予希望
父母要告诉孩子,目前已经出现了很多治愈的病例,全国各地的疫情控制也都在有序进行,所以只要科学应对,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完全是可防可控的。要相信我们的政府、我们的医务工作者、我们的人民,会有更多的智慧、更强的战斗力,最终将病毒打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