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贝在家在园不一样,怎么办? 正文

 

作者: 来源: 录入者:admin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01日

宝贝在家在园不一样,怎么办?

发布日期:2013/11/01 10:04所属分类:家长园地热度:1188
 

宝贝在家在园不一样,怎么办?

  宝贝在家在园不一样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这是孩子根据环境变化自然选择的结果。但是宝贝良好的行为方式需要在各种场合进行到底,如果在一个场合是一套行为方式,在另一场合是另一套行为方式,就不容易让宝贝的行为方式内化成受益终身的良好行为习惯。

  然而,幼儿园与家庭的教育环境差异很大,家长怎样培养宝贝在家在园都“秀”出自己的最佳风采呢?

    生活场景1

   文文在家里比在幼儿园积极――

  晚上离园时,老师跟文文的妈咪说:“文文太内向了,在幼儿园不跟其他小朋友玩,老师提问她总是低着头不说话,我们应该想办法让她变得活泼开朗一些。”妈咪说:“您说的这个问题我已经发现了,在家里她并不内向,跟大人说起话来伶牙俐齿的,可是一到外面就不言不语的。看到别的孩子有说有笑,我心里既着急又气恼,觉得孩子的表现让我很没面子。”

   生活场景2

   恬恬在幼儿园比在家里积极――

  奶奶来接恬恬回家了,恬恬不愿意走,拉着奶奶看墙上新得的一枚亮星星,这是今天她用自己独立吃饭的好行为“挣”的,奶奶乘机教育说:“在家里也自己吃饭不让奶奶喂才是好孩子。”她点了点头,可是回家以后,奶奶不喂,她一口也不吃,奶奶说不自己吃饭就告诉老师把亮星星摘掉,恬恬哭了,这下喂她也不吃了。奶奶既为难又后悔。

   妈咪的3个建设性教育方案

  列清单以便了解宝贝的完整形象

  妈咪要注意跟幼儿园老师充分交流,家庭成员也相互交流,列出一个清单,全面盘点宝贝在家在园的不同表现。例如,在生活方面,可以从吃饭、喝水、睡觉、入厕、穿衣、洗手、漱口等各个环节,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出宝贝在家在园的行为方式。仅吃饭这一项生活方式,还可以从餐前餐后卫生、独立与依赖、是否偏食、进餐情绪、端碗拿勺等项目进行更加详细的调查和统计;在游戏方面,可以从爱好、运动量、规则、灵活性、同伴交往、玩法等角度拉出清晰的菜单;在学习方面,可以从兴趣、注意力、倾听与应答、坚持性以及语言、绘画、手工、科学等方面了解孩子……

  别小看了这个调查工作,通过调查,妈咪的收获将会很大。如果完整、细致地做一遍,对宝贝有更加丰富、深入的了解,就可以从中发现宝贝的优点、缺点和特点,为妈咪优化宝贝的行为习惯提供最真实可靠的依据。另外,过来人都知道,对宝贝童年的记忆最遗憾的就是缺乏精彩的细节,如果这项调查用某种方式保存下来,它就会成为宝贝成长过程中一件珍贵的“文物”。

   ★对宝贝的各种表现作换位价值判断

  换位价值判断就是,把宝贝在家里的某些行为方式放在幼儿园里,或者把幼儿园里的某些行为方式放在家里,判断一下它们将是适宜的还是不适宜的?如果适宜,说明宝贝获得了在家在园都“统吃”的良好行为方式,坚持这种行为就将收获一个习惯,坚持这个习惯就将收获一种性格,坚持这种性格就将收获一种命运!

  经过换位判断,如果妈咪发现宝贝在某一场合的行为方式不适用另一个场合,就需要改善宝贝的行为方式了。否则,宝贝就可能遇到一些大大小小的困难,影响适应能力和快乐情绪,当然也会牵动妈咪细腻的爱心和敏感的神经。

   ★要多一点从容少一点急躁

  做完调查和判断,妈咪最需要引起重视的事情就是调适自己的情绪,在养育宝贝的过程中多一点从容少一点急躁。文文的妈咪一看到别的宝贝有说有笑,而文文不言不语,心里既着急又气恼,甚至觉得宝贝的表现让她很没面子。这种心态会妨碍她接纳宝贝的现状,容易对宝贝提出过高过快的要求。如果妈咪很快走出这种情绪还好,否则将使宝贝体验到一种“双价性痛苦”。

  心理学研究发现,父母虽然是宝贝最亲近和最依恋的人,但如果父母的要求让宝贝感到特别困难和痛苦,他会对父母从内心产生怨气。可是他知道“喜欢父母”的孩子是好孩子,“不喜欢父母”的孩子不是好孩子,为了做一个好孩子,他就把自己分成两半――“喜欢父母的自己”和“不喜欢父母的自己”,并把后者潜伏在心灵的某个角落,暂时消除“双价性痛苦”体验,以获得心理平衡。研究结果提醒家长:早期生活经验中过多采用这种心理机制的孩子,与长大后出现分离性人格有一定的相关性。所以,对宝贝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正常问题,妈咪应先把于事无补的情绪放在一边,而要积极投入到建设性的教育方案之中。

   ★积极寻求家园共育方法

  在交谈中提高宝贝的认识水平,促进他选择自己适宜的行为方式。

  比如文文的妈咪可以用具体的事例表扬宝贝:在家里哪些话说得好,哪些问题回答得好,能讲哪些小故事,并鼓励她在幼儿园也这样做。晚上接宝贝的时候,问问她跟谁说话了,说什么话了。当然,妈咪要跟老师协商好,请她在幼儿园表扬文文在家里的好表现,并给她大胆说话的机会。

   ★树立幼儿园的威信但是不吓唬宝贝。

  吓唬会使宝贝陷入可怕的幻想之中,他对可怕后果的关注将超过对事物本身的关注,虽然有时可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属于不健康的教育方式,“吃这一招”的孩子总是依赖外界的表扬和批评,不容易内化为自己的行为规则;“不吃这一招”的孩子则容易倾向于否定一切,以致“软硬不吃”。所以,吓唬是教育宝贝的下下策,尽量不用为好。

  教育宝贝的方法要以正面示范和鼓励为主,比如,恬恬的奶奶可以跟她交流:“你在幼儿园的那颗星星是怎么得的?”她会说出是因为自己吃饭表现好,奶奶进一步激励她:“你想不想再得一颗?比其他小朋友多一颗!”恬恬渴望荣誉的心情激发出来以后,奶奶接着神秘地说:“你今天把饭自己吃了,明天早上告诉老师再奖励一个小星星,你就比其他小朋友多一颗!”

   ★不要总是停留在“说”的层面。

  当宝贝在家在园不一样的时候,不要当着宝贝的面说太多他的消极行为,一方面2-5岁的宝贝正处于心理反抗期,越是家长不让他做的事情,他越做。另一方面,妈咪总是唠叨而不采取改善宝贝行为方式的举措,就相当于接纳了他的消极行为。例如,有的妈咪反复说:“我家孩子精神特别好,不喜欢在幼儿园睡觉,怎么办呀?”这给宝贝传递的信息是:虽然妈咪有改变我的想法,但是没有做法,所以在幼儿园不睡觉也没什么。所以,当妈咪发现宝贝行为方式不一致时,不要总是停留在“说”的层面,而要积极地想办法,并与幼儿园老师采取一致的行动帮助宝贝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提示

成功加入收藏夹!
收藏夹内共有 0 篇文章, 0 个产品

提示

你已收藏了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