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故事——影响孩子成长的言传身教
发布日期:2009/03/02 00:00所属分类:家长园地热度:1512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老师,也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老师,他们的言传身教,甚至是一举一动,都会对孩子产生很深远的影响。一颗小小的种子,谁能料想到能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呢?可有很多家长还在推卸责任,“又不是我让他这样的!”真的不是你的责任吗?你在孩子身看不到你自己的影子吗?你其实正在自觉不自觉地把孩子朝着某个方向引导。下面列举几个生活中很常见又对孩子性格产生很大影响的几句话,对照一下,你这样做了没有。
一、“你看人家谁谁”
家长爱比较,这种比较大多是拿自己孩子的短处和别人孩子的长处比较,这样的做的初衷显然是想让孩子清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奋起追赶,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但真的能起到这样的效果吗?不见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都有自己的缺陷,别说是个不懂事的孩子,就是你历经世事沧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经验满腹的大人,也有不如人的地方。而这样拿自己孩子短处和别人长处对比,不仅不会让孩子完善,更有可能的是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自尊心,从而让孩子陷入两种困境:一种是自卑,另一种是嫉妒。我的父母嫌我不如别人,我太差比不过别人——自卑;他太好了和他一块玩老受大人批评,我不和他玩——嫉妒。这两种情绪一旦形成,立刻相互转化,从而对孩子的性格产生深远的影响。
鼓励永远是最好的教育!我们要教会孩子的是自立、自信、自强!
二、“别人抢你东西,你不会抢他的啊”
大人看着自己孩子受欺负,心里不爽,但又实在不好意思亲自动手去帮孩子抢,只能希望自己的孩子自己能争口气,于是就教育孩子,别人怎么对你,你就怎么还回来。
想想,这样的思想多么可怕,以怨报怨,怨怨相报何时了。今天小朋友抢了你一颗糖果,你告诉他要抢回来,明天别人打了你孩子一拳,你告诉他要打回来。于是无形之中孩子头脑中就形成了这样一种思维方式,等长大了,别人打你一拳,你要砍他一刀;别人得到上司宠爱,你没得到,就要想方设法破坏。人一旦把仇恨的种子埋进心里,就会变成一条毒蛇,盘踞你的大脑,滋生出报复心,而这样的种子,正是当年家长一句“别人抢你东西,你不会抢他的啊”种下的。即使孩子今后在事业上可能会是成功者,但肯定不会成为幸福的人。
三、“爸爸对你好还是妈妈对你好?”
只要是自己的孩子,无论爸爸妈妈对孩子都不可能差,这种情况下问出这样的问题就是无事生非。很明显,孩子很难在这个问题里做出什么选择,因为在他心里,根本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回答妈妈好,爸爸不高兴,回答爸爸好,妈妈不高兴,但必须要回答,这个时候有一个完美答案就是“爸爸妈妈都好”。家长问出这个问题,很明显是想听这个完美答案,他们会觉得孩子懂事,因而夸奖几句。久而久之,为了得到父母的表扬,就会不自觉地就带上一种迎合、奉承的意思,慢慢孩子长大了,不用教就懂得察言观色,阿谀奉承,溜须拍马,这种东西绝对不是天生的,幼年的教育在其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可能还会觉得这是好事啊,但是孩子却失去了自我。
你既让孩子失去自我,又让孩子学会坚强,不矛盾吗?
四、“谁欺负你爸爸(妈妈)去给你打他”
这句话很平常,或许在说出口的时候你并没有什么目的性,只是父母为表示对孩子的喜爱。是啊,孩子是心头肉,自己还舍不得捅一指头呢,别人要敢打还不急了眼?但这样的话说多了,就会给孩子这样一种心理暗示:别人欺负我,我不怕,我爸爸(妈妈)会给我报仇。再往下发展,或许会主动去欺负别人,反正有父母在背后撑腰呢。
这就是仗势。父母教给孩子的,应该是自立自强,绝不应该是仗着另一股力量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孩子小,受了欺负父母可以报仇,进入社会了呢?孩子又会不自觉地想到倚仗父母的金钱、关系,实在没有可仗的了,就会想方设法寻找更强大的势力去投靠。这样的人,本质上已经坏掉了。
就是这么稀松平常的几句话,恐怕很多家长都在无意之间对孩子说起过,但很少有人考虑过这几句话会对孩子的人格起到怎么样一种作用。很多时候,看似复杂的事情,原因其实很小很微不足道,尤其是这种心理上的暗示,更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影响。或许即使在这样的教育下,你的孩子仍然可以成长为一个可以对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但他的品质,绝对会存在瑕疵。
教育孩子的确很难,越深入教育你发现问题越多。既然教育孩子这么难,还不一定会有结果,那还费那劲干什么?于是有很多家长就又说:“管他呢,随他去吧。”这又错了,你是希望将来你的孩子知难而进呢,还是知难而退?你自己都做不到知难而进,还要求孩子吗?
以上是言传,还有身教。我觉得在家长身上最突出的有两点:
1.做不到的话不要说。幼儿园放学催着孩子走,孩子不愿走父母就说:“走不走,再不走我不要你了。”在家里孩子哭闹不听话就说:“再哭,再哭我把你从楼上摞下去。”等等,能做到吗?做不到就失去了诚信,等孩子以后不听你的话了你又打又骂,说孩子真没办法,责任在谁?
2.守时。每天送孩子都要晚几分钟,有集体活动都拖后腿等等。最后导致孩子办事拖拉,没有时间观念,原因何在?
与家长共勉之!
大三班刘晚雨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