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值日 大成就

 

作者:陈 宁 来源: 录入者:hnlhsylm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16日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要鼓励幼儿自主决定,独立做事,增强其自信心和自尊心。而幼儿园的值日生劳动就是促进幼儿学会自我管理、培养幼儿集体服务意识的有效方法。值日生的工作对大班幼儿来说并不陌生,但是班级幼儿在以往承担值日生劳动时,比较随性,任务意识也不是很强,只选择一些自己愿意、喜欢做的事,还有一部分幼儿需要教师提醒。

还记得刚刚设立值日生时,孩子们都想当小组长,像一个小老师一样管理,会让他们感到很自豪。相反班上的其他值日生孩子们都兴趣缺缺。所以,一场关于“值日生”劳动的话题就这样展开了。

“我们平时的值日生需要做一些什么事情呢?”凯凯一听到马上回答说:“有些小朋友擦桌子,有些小朋友做小组长,有些小朋友搬桌子,还有一些小朋友负责拉窗帘”我追问:“那这些劳动都需要多少个小朋友呢?”孩子们开始讨论“小组长两个,擦桌子两个,发盘子.....”“原来这是平时小朋友的值日生安排。那值日生的劳动有哪些?你们能不能用图画的方式把它表现出来呢?” 在我的提示下,幼儿拿起了笔和画纸,把值日生平时的任务,用图面的方式表征出来。

从孩子们的谈话中可以了解到大家对值日生这件事情比较熟悉,也愿意参与。从图画中可以看出他们对班级值日生工作比较明确,但是如何合理分工,幼儿们意见不同。在教师的提示下,孩子们能用图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将抽象的事物具象化,具备书面表达的初步技能。

我将幼儿表征的值日生任务图片做集中展示,让幼儿通过自主协商明白每天值日生该做什么,怎么安排、分配任务。最后在共同讨论商量下,幼儿认为桌子比较多,需要小朋友共同完成,剩下的任务有的一项一个人,有的两项一个人完成。通过分工安排值日生的工作,孩子们也学会了制订计划。

有了具体的值日生工作安排,在劳动过程中孩子变得更加主动,任务意识更加明确。懂得轮到当值日生时,自己该做什么。“孩子们,这个星期,你们有按照商量好的分工安排来完成值日生的工作吗?有发现什么问题吗?”午餐前我问幼儿。“我发现整理图书角才1了个人,应该要2个人才对。”熙熙说。“对呀,书本太多了,都整理到小朋友散步的时候。”航航说道。“还有图书没有人整理,都是我来整理的。〞睿睿抢着说。“有时候有的小朋友请假没来,他的值日生工作没人做。”凯凯说。“轮到值日的小朋友请假没来,他的值日生工作你们是怎么安排的?”我问道。“我们可以帮他做呀。”幼儿们异口同声地说 “这个办法不错,互相帮助。〞我也肯定了幼儿的做法。

有计划的值日生劳动安排调动了幼儿参与劳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在完成值日生劳动的过程中,幼儿既明确了自己的职责,又培养了劳动意识。

在我们多次提醒下,幼儿逐渐养成了整理自己物品的习惯,负责整理柜子的值日生也不用花太多时问。一次区域游戏结束后,孩子们又发现,区域的材料很乱。小朋友:“怎么区域的材料又这么乱?”“对呀,值日生辛苦整理的,怎么又乱了?”看到乱糟糟的环境后,孩子们都在思考怎样才能让区域材料不乱,有什么好方法。

有了之前整理柜子的经验,幼儿提出:“我们可以一起来整理区域材料。”根据幼儿提出的方法,我将班级各个区角材料整理前的照片展示给幼儿。琰熙说:“我们班总共有6个区,可以一桌的小朋友合作整理一个区。”“那外面的建构区材料要怎么整理呢?”桐桐问,“你们看看老师这有一张建构区的照片。”“你觉得隔壁班的建构区玩具看上去怎么样?”我问道。“很整齐。”幼儿说道。在我的引导下,幼儿有了新的想法:“可以先分类,再整理。”“还有,相同的积木玩具可以叠在一起放。”通过讨论,最后大家一致决定,坐在哪个区的小朋友就负责整理哪个区的区域材料。

有了整理柜子的习惯,幼儿在平时活动时也会更多关注班级物品的排放是否整齐等问题。区域游戏是幼儿每天最爱玩的游戏,在发现材料没有摆放好后,幼儿自发地想到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完成,强化了游戏结束后要及时整理的意识。

在这个过程中,班级教师对幼儿整理时、整理后的提醒和督促很重要。在整理区域材料的过程中,幼儿互相配合,分工合作,感受到劳动的辛苦和不易,体验区域材料从杂乱到整齐的过程,感受到班级环境整齐、整洁的美好,为集体服务的意识也更强烈。相信经过值日生劳动活动,幼儿会更加懂得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成果。

 

 


提示

成功加入收藏夹!
收藏夹内共有 0 篇文章, 0 个产品

提示

你已收藏了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