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心得

 

作者:漯河市实验幼儿园 姚静静 来源: 录入者:hnlhsylm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15日


孩子们在与成人和伙伴相处的过程中,不但学会了怎样与人友好相处,而且也在学会怎样对待自我、对待别人,从而进一步发展应对社会生活的能力。良好的交往关系有助于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有利于情绪的社会化,有利于培养儿童对环境积极探索的精神。由此可见交往是人们生活的主要需求,也是人们文化生活的主要部分。人类唯有通过交流才能协调相互之间的联系,实现共同生活的目的。

学前时期是幼儿交往能力培养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应从交往能力、交往态度、行为培养、友好沟通等方面培养儿童,抓住这一关键时期,使他们愿意与人交往,乐于与人相处,建立和谐关系,掌握一些基本的沟通技巧,具备平等交往意识,正确的沟通语言,初步发展和同伴分享、合作、轮流、解决冲突等方面的能力。

一、给予幼儿充足的交往时间和空间

父母、教师和社区要积极参与,给孩子们营造温馨、关爱、民主的家庭教育和集体生活环境,建立良好的亲子、老师、同事等人际关系,使孩子们从积极、健全的人际交往中获取安全感和自信心,发展自信与尊重精神,在良好的社区氛围和文明的影响中,逐渐懂得遵守规则,并建立初步的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

在幼儿园,教师应当给幼儿充足的、自主的时间和空间,以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在晨间活动、生活活动、区域活动、户外活动、环境教育活动等各项活动中,给与孩子充分的互动时间与空间。比如,在晨间自主活动中,孩子可按照自身的愿望和兴趣爱好,主动选择自身感兴趣的工作,由大带小照看动植物、观赏蚂蚁、收拾区域工具等,从而使孩子在自由结合、自由观察、探究、发现过程中得到了与伙伴互动,与老师交流的机会。融于群体当中,感受互动的快乐。而教师这个时候不能怕教室常规乱,怕孩子乱,而处处制止幼儿交往的现象,限制幼儿交往的权利和自由。

在主题活动中,老师也可引导小朋友以大带小自由结合组织或成立互动学习小队,通过设计活动任务,共同完成每一个工作任务,并引导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在小队里自主交流。赋予孩子充分的交流互动机会,同时老师以平等的角色介入其中,促进交流气氛,使孩子在练习中提高交流技巧。或者老师每天可以提供一些独立的时间,指导孩子在室内外选择游戏情境,游玩时间和自由交往,老师密切观察,对发生交往矛盾的情况,老师可以延迟干预,进行追踪考察,赋予孩子自我发现的时间和探索试错的时间,培养其人际交往意识,鼓励孩子积累人际交往经历。

二、创设基本的情境,给幼儿提供交往的机会

在班级日常环境中,教师应创设大带小的基本环境。可以在签到处,设置大带小不同年龄段签到的标识,鼓励哥哥姐姐主动带领弟弟妹妹进行签到工作,并且在签到中,可以运用自己的已有经验和方法指导小孩子签到,在大带小的情境交流与互动中也促进了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此外,在教室入区牌处、排队处、进餐处、饮水处、工作的位置上我们都可以设置类似这种大带小不同年龄段的标识,创设各种情境,鼓励幼儿主动带领,充分发挥大孩子的榜样示范作用,在交流发现与积极互动中,利用各种大带小活动,促进其交往能力的发展。

在教学中,老师还能够通过各种活动,训练孩子的交际技巧,使孩子在活动中懂得交流,懂得交往,摸索出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例如,在音乐活动《找朋友》中,孩子边找朋友边对友谊做出正面的评论,让双方相互了解,增进友谊。在建构游戏《我的家乡》中,小朋友们可以通过区域牌的设计,让他们自己决定,然后再通过二个人共同沟通我们故乡的食物、建筑等,完成了地图的设计在这个过程中,小朋友可以在建构的时候通过二人间的互动、沟通、分享,找到问题,解决问题等,提高了小朋友的共同交流,一起协作的技能。在数学游戏《蔬菜店》中,幼儿通过买菜游戏,选择自己喜欢的蔬菜,并与同伴交流其特征与数量,在幼幼互动的过程中,也促进了幼儿交往能力的提升。

三、正面引导幼儿的交往技能

社交活动能力是指在与人相处或者参加活动中体现的一种能力。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动作练习法、认知训练法、情感培养法等行之有效的方式,来训练孩子们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幼儿年龄虽小,但他们都渴望有自己的朋友。因为孩子年纪较小,在相处时,孩子不擅长用肢体动作,用语言来表达自信与友谊,有时为吸引他人的目光,喜欢与他人推推打打,反而受到小伙伴的反对。让孩子不喜欢与他交朋友,老师要根据孩子间的不同交流情况,通过不同方式训练孩子的人际交往技巧。在活动中,我们应该以同伴的角色参与到小朋友玩耍中去,在小朋友之间发生冲突或者纠纷后,我们尽可能不是作为裁判者,而是投入到活动中找出纠纷的根源,商量解决的办法,必要时可做平行示范,有助于孩子学会恰当的交流技巧。

在家庭中,家长首先要做到榜样示范作用。在交往以及待人接物方面,正确的引导幼儿,让幼儿对正确的交往方法和行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比如,知道哪些行为是正确的交往行为,哪些行为是受欢迎的交往行为。在对幼儿提出要求时要明确化、具体化,比如,要告诉幼儿见到老师、同伴要主动问好:老师好,小朋友们好。在家长带领幼儿入园时,见到老师,家长也可以起到隐性示范作用,在孩子之前,首先主动和老师打招呼问好。

在幼儿园时,幼儿想要介入同伴的游戏时,可以引导幼儿说:"对不起,打扰一下,我可以和你们一起游戏吗?"必要时教师可以将班级幼儿交往方面的行为和问题进行罗列,列入班级的优雅与礼仪的工作中去,邀请个别幼儿或者教师进行行为的示范和巩固练习。通过示范正确的交往方法,正面引导幼儿的交往技能。此外,在班级中也可以设置"和平桌",在小朋友之间出现交往问题或者行为矛盾冲突时,教师可鼓励幼儿利用和平桌,说一说、摆一摆事情的经过,让幼儿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幼儿正确交往,和平解决问题。

四、和家长建立良好的家园关系,家园配合、相辅相成,有利于提升幼儿交往能力

社交行为的训练,交际技巧的训练是一项长期的持续工程,唯有家园共育、共同发展,方可达到良好的目标。在家庭教育里,有的孩子从小独立惯了,不擅长和他人共处、交流的,而有的小孩却比较霸道,在家娇惯,时刻以自己为中心等。由此发现幼儿交往的方法,很大一部分会受原生家庭的影响。家长的行为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切不可把孩子之间的一些争执等同于成人之间的矛盾,不要大惊小怪,要让孩子在争论中慢慢体会出与人交往和谐相处的一些基本道理,由此使孩子学会如何去面对交往上的小小挫折。基于家庭教育对于幼儿成长的作用,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从培养幼儿良好的交往能力入手,促使家长主动调整家庭教育理念与方法,为幼儿营造积极健康的交往环境。在日常的接送环节,教师应及时主动反馈幼儿在园表现,尤其是当幼儿出现攻击性行为或者不良交往行为时,从家庭教育中寻找原因,采用良好的沟通方式引导家长做出调整,为幼儿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其次,因为现代家庭大都住在楼上,孩子极少和附近邻里交流,再加上父母工作繁忙,所以和亲人的交流常以通讯形式进行,而孩子们基本缺乏和外界人交流的机遇,所以慢慢地孩子们习惯了一人独自玩耍或是与家长、老人嬉戏,不易于融入人群之中。因此,父母要在实际工作中为幼儿们提供和其他人相处的必要条件和机遇,多带着幼儿们踏出家门,与孩子们生活在一块,多与其他人打交道,使孩子们在一次次的相处中能力得到了提高。

同时也可举办不同类型的亲子活动,让孩子与父母在一起活动中促进沟通,形成亲子互动气氛,和谐亲子关系。提高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效果。家长在和幼儿交往时也应注意教给幼儿交往能力的技能。鼓励幼儿大胆、自信、自主与他人交往,并给予有针对性的肯定。在人际交往中实现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提示

成功加入收藏夹!
收藏夹内共有 0 篇文章, 0 个产品

提示

你已收藏了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