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落地的自然教育重建儿童与环境的关系
我通过家园共育平台观看了《让落地的自然教育重建儿童与环境的关系》专家直播课,内心很受触动,与其说是收获了什么,更多的是思考和反思。课程以《忘却或是唤醒》为主题引起我们的思考,当然比起忘却更多的是唤醒。疫情之下,众生百态,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这一切都和儿童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疫情的逐渐平息,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有怎样的思考和作为?应该做出怎样的调整和改变呢?这场直播给我们了一面镜子。
疫情之下,一群基层幼教人对幼儿园自然环境教育的重新思考。审议我们现在的课程,我们应该有以下的思考:
思考一:我们目前的课程缺失了什么?
1.专业认知缺乏导致的自然教育碎片化。
在我们固有的自然教育中没有认识到自然是一个整体性,我们日常的自然教育带有很强的科普性,比如带着孩子认识自然万物,我们会告诉孩子这种花的学名叫什么?这种鸟叫什么?我们会在幼儿园的每一棵树每一枝花上挂上名牌,但其实仅仅告诉孩子知识是不够的,漫灌之后还要精耕细作,让孩子知道名字是第一步,我们要把记名字这种知识碎片转变为让孩子了解自然运行的规律,自然是一个整体,每个生命都是相互联系的,把碎片化,常识化,功利性,割裂化的现象转化为孩子对自然的敏感,好奇和尊重,受应试教育驯化,知识碎片和标准答案的我们,面对着专业认知缺乏的挑战。
2.专业资源缺乏导致资源环境偏离化。
我们的自然教育存在很多的缺陷,很多幼儿园室内外活动空间狭小,过度的有关安全的各项制度,以及幼儿园周边自然资源的贫乏等等,导致自然教育没有合适的场地,说是自然教育其实用户外教育更贴切,即使有户外活动场地,我们也发现这些场地充斥着大量的塑胶,人造地板等人工的材料和道具。在自然教育当中最基础的就是远离人工材料或者道具的影响。幼儿园游戏化趋向,配合大量的玩具,乐高积木,高结构科学探索材料,户外的功能型玩具等等,但是相对简单的环境对孩子来说并非坏事,根据自己的想法来进行创造,在这一过程当中孩子们不会无聊,还能加大对周围的探索和培养感知能力。这就是我们一直强调的低结构材料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性。
3.专业自信缺乏导致自然教育功利化。
没有自然便没有生命,自然运动先河学者海德.贝利说:“感知生命是教育成果的最高境界”,功利取向遮蔽了幼儿园教育生命成长价值。很多家长认为幼儿教育是为以后学习做铺垫的,因此对孩子学习素质和品格的培养成为了家长关注的重点,为了培养全才的孩子家长们把各种“兴趣班”压在孩子身上,接触自然有些家长不仅不支持还害怕给孩子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对专业活动室进行打造却忽略了对户外自然环境的创造以及对幼儿园周边自然环境的开发和利用,我们教育者,家长和老师很少将自然教育与儿童的学习发展联系起来,导致我们的自然教育一直处于示危的状态。这也是自然教育停滞不前的原因。我们缺失的就是使儿童能够真实观察和感受自身与大自然的变化节奏,体悟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与自然环境要和谐相处的教育。
思考二:基于疫情,孩子们需要怎样的自然教育?
1.感知自然—体悟自然与人的关系
“闪电男孩”的案例引发我们深深地思考,人和自然应该是一种怎样的关系?高山,星空,大海,小花,清晨,阳光都让我们心中充满感动,唤醒我们心中的力量和平静,人是自然之子,人首先是自然人,然后才是社会人。早在一百年前,蒙台梭利博士就将自然教育作为儿童之家最主要的教育活动之一。比如:孩子们在教室里养花,在窗前种上一棵树,去草丛当中寻找瓢虫的踪迹,在树下观察蚂蚁,收集树叶的形状,在院子里开辟出动物角喂养兔子和鹅,池塘里有金鱼和乌龟,孩子们会自己孵化小鸡,看着小鸡从蛋壳里出来的瞬间,体验另一个幼小生命的诞生,非常奇妙的时刻。老师会带着孩子去远足,采摘,幼儿园自己有小农场活动就更加多样了。这些都是一个人童年时期不可或缺的营养,对一个人的成长有深远意义。
2.体验自然—增进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在自然中充满了生活的真谛,对孩子来说,接触这样的环境是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0-6岁的孩子感官极其敏感,发展极其迅速,这一阶段感觉教育极其重要,大自然则为他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感觉环境:石头,水,沙子,泥土,树木与花草,飞鸟,爬虫与家禽,孩子们通过手的触摸,皮肤的感觉,身体的体验通过五官的感受大小,重量与质,观察文理色泽和形状,感受温暖,凭借微弱的感觉系统孩子们感知世界。这一切再好的童话书,多媒体,课件,都无法替代。
3.发现自然—艺术与科学的源泉
自然孕育了人类感知美的能力,提供了无数的艺术素材和艺术创作的来源。
4.致敬自然—培养等待与忍耐,付出与责任的心灵
自然的世界不是几进几出的超市,所有的成长都会经历一个缓慢而精心的过程。再小的一根小苗也需要栽培,浇灌,生长,尤其在种植和养殖活动当中,孩子们可以更直观深刻的感受到这一点。孩子大部分时间处于被照顾者角色,但当孩子们养一盆花,等一颗种子发芽,养一条金鱼,他们就会从被照顾者的角色变成照顾者,体验强者的责任。
5.顺应自然—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自然有他的规律,我们和孩子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也应该饮食有节,起居有常,顺天时之变,按节律而行,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可以减少病毒侵害,更是远离疾病的重要保障,让孩子尽早的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将是一辈子受用的。
思考三:基于目前幼儿园的实际情况,我们如何找准自然教育的切入点,让它生根发芽?
在这里邰园长讲述了三个原则,幼儿园自然教育的开端必须建立在已有的资源条件或经验基础之上。自然教育的三大法则,融入,系统,平衡。
1.融入法则:给环境做减法。
自然是儿童最纯真的底色。在幼儿园现有环境当中我们要去改变一些自以为孩子喜欢的卡通,饱和度高的色彩喧嚣印象,尽量幼儿园的色彩素净,贴近自然,这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儿童学家卢梭说过:“如果你想永远按照正确的方向前进,你就要始终遵循大自然的指引”关注幼儿在自然环境成长,提供尽可能天然的学习材料和未完成的玩具,设法去激起孩子正在兴起及发展中的特殊潜能。无论是活动室里面还是外面,来自大自然的当季的花草植物,五彩缤纷的石头,玻璃珠,贝壳,和孩子们亲手种植盆栽的植物是最好的装饰物,在课程与活动当中尽量摒弃高结构化的教学材料,少用塑料玩具崇尚自然,鼓励幼儿向自然学习。在玩耍,手工等活动当中使用大自然的物品会使孩子触摸和感受真实的世界,比如说大小不一的玻璃石头,积木用的木块,橡树种子,贝壳,任何简单的天然物,几个木杆就可以让孩子们发挥他潜藏的能动性和创造力。在普通户外活动当中,沙和水是孩子最好的玩具。用最简单,最自然,最原始的玩具和教具来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和想象力。
2.系统法则:生态教育观。
值得思考的是,在我们以往的课堂教育时间当中我们是否从生态的角度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的渗透,在各个领域当中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自然教育,是以大自然为背景的体验式教育,在自然教育中,真正的老师是自然,玩耍本身就是自然教育课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老师的启发是将知识转化成智慧的关键一步,我们老师要把握时机,不能以传统的课堂时间观念去要求孩子,而是要重新树立一种新的课程节奏,学会浪费时间,学会等待。
3.平衡法则:智慧支撑。
很多老师提出疑问,由于自身经验的匮乏,不知道如何把握自然教育与现有幼儿学习活动的取舍。我们的法则是平衡。既不完全割裂,也不无视教师现有的水平要求完美融合,可以根据自身专业程度的把握在现有程度当中融入自然教育的理念,同时学校也要发动园本教育的力量,给老师们提供一些鹰架的支撑。邰园长在直播中提到她们学校的田园种植活动和二十四节气系列课程给了我们很多有益的参考。
疫情之前和疫情之后,我们对自然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反思,幼儿阶段的教育就是应该和自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对自然的珍爱之心,应该自幼便存在于人们心间。我们要做的是相信自然而然的环境是最好的教育,从园所环境的布置开始,竭尽所能为孩子营造自然,真实,非童话的氛围;户外游戏与活动,不要设立太多功利的目标,每个儿童都是有能力的学习者,在自然而然的环境中,都能收获自然给予的珍贵的成长经验,在心灵深处与自然发生联结。而看似在与孩子玩耍仿佛无所事事的我们,要做的是从未停止对孩子更重要的—观察,评价,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