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润物细无声,教之无声胜有声 正文

 

作者: 来源: 录入者:admin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16日

润物细无声,教之无声胜有声

发布日期:2019/12/16 09:13所属分类:教育科研热度:145

 

作为幼儿教师,每天要面对几十名孩子,重复日复一日的工作,细致到吃、喝、拉、撒的每一个细节,做好班级管理尤为重要。如果老师事无巨细都要说不仅自己很累,也让孩子觉得时刻被约束、被管理,反而不利于做好班级管理。我认为,做好班级管理可以从环境的营造入手,润物细无声,发挥榜样的作用培养孩子学会自我管理。

一、适时“失声”

日常活动中,我们会遇到一些情况,当孩子情绪激动时越是给他讲道理,他越是不听,反而情绪更激动。对于这种情况我们要及时停止,适当选择沉默,即“暂时冷落法”。这种方法能够让孩子反思自己的行为,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但是一定注意这种方法要有时间限定,是“暂时”的,时间过长,就可能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同时,老师要善于观察,针对不同孩子的性格特点有针对性的去引导,了解了孩子的脾气秉性,因材施教,教育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注重“身教”

老师每一个无声的举止都会说话,这种无声的教育就是“身教”。为人师表,一定要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孩子就是老师的一面镜子,你的行为能够在孩子身上得到折射。印象特别深的一件事,就是每次老师帮助孩子扣扣子,拉拉链的时候,我都会蹲下来,抬头看着孩子。于是有一次一个小男生不会拉拉链,我就看到班里一个女孩儿蹲下来帮助他。我从来没有刻意教过孩子要蹲下来帮助别人,可是孩子却这样做了,因为她看到老师就是这样做的。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实例,比如老师每次坐完凳子后摆放回原位,小朋友也会这样跟着做;老师每次看到杂乱物品就会顺手摆放整齐,很多小朋友也会跟着去做。无声的教育,孩子全部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就是不言之教,无声胜有声最鲜明的体现吧。

三、环境引导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环境中要有幼儿易于识别的安全、健康、生活等规则提示”。而这些“提示”,可以称为生活标识,它是指班级环境中帮助幼儿自主、有序进行盥洗、餐饮、睡眠等日常活动的提示性标志,这些生活标识既可以是简单的图形、符号、数字、方向标,也可以是照片、图片和简单的文字。生活标识的使用,使孩子的自主意识得以觉醒,通过环境的暗示,幼儿认识到盥洗室、教室、走廊、楼梯的基本规则,例如靠边走、站脚印排队、寻找自己的物品等等。通过熟悉这些标识,幼儿不知不觉中熟悉了班级环境,从陌生到熟悉,从被动到主动,慢慢地分离焦虑逐渐被自主的意识取代,也是幼儿与环境互动的良好效果。

育人先育已,良好的教育不仅要言传身教,还要科学和智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做好榜样教育的同时,通过环创等形式设立“无声规则”引导幼儿进行自我管理,这样不仅能够将无序的幼儿引导为有自我意识能够自主行动的幼儿集体,大大解放教师精力,还能建立良好的秩序,提升班级管理效率。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加强专业理论的学习,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用良好的师德、专业的素养、耐心的态度做好每一项工作,陪伴孩子成长的每一步。

                                                                                   李媛

提示

成功加入收藏夹!
收藏夹内共有 0 篇文章, 0 个产品

提示

你已收藏了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