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一直都是家长们普遍关注的话题,如何实现幼儿顺利的过渡到小学学习生活,幼儿教师、小学教师都应该作出相对应的努力。2022年2月15日有幸聆听了王幡博士的精彩直播,给我们了一些新的启发和思考。
幼小衔接话题不但家长关注,很多国家和地区也同样十分重视,王幡博士从日本的幼小衔接历史变化、现阶段日本幼小衔接的实况,及日本的幼小衔接课题,等方面介绍了日本在幼小衔接方面的经验。
从讲座中能够看到很多与我们国家幼小衔接的相通之处,在我国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可见,幼儿园教育不仅是小学等学校教育的奠基阶段,也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小衔接在每个国家都是非常重视的。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同时也是一名在读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妈妈。回顾儿子从幼儿园大班到升入小学以来的经历,对于儿子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的种种表现,以及自己在那段时间里切身体验,感慨颇多,非常明白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和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转折期。幼小衔接不只幼儿园老师的事情,更是家园之间、幼小学段之间配合的大事,要想幼儿顺利过渡,三方奔赴,缺一不可。
在日常活动中,要加强幼小学段儿童之间的交流。如:多开展几次“参观小学”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幼儿通过体验和感受,容易将小学生作为模仿对象,对小学产生憧憬和向往。
加强幼小学段教师间的交流。幼小衔接不应是单纯地在幼儿园和小学之间增加一个过渡环节。而是幼儿园和小学都遵循儿童成长和其自身发展的规律,相互合作,互相促进。这里,日本方面就把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放在终身教育的背景下考虑,而不是狭义地看成是两个教育阶段的过渡问题。那么,我们也应通过“观摩研讨”等形式,使两个学段的教师互相交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共同设置一些衔接课程,而非幼儿园老师的单向设置,保证两个学段的学习内容相互融合而非强行“黏合”。有助于幼儿顺利过渡。
加强家庭、幼儿园和社会三联合。倾听家长及社会的需要,开展相关活动。通过一系列的如讲座活动、问卷调查,使社会上的更多人关注幼小衔接,我们通过讲座、宣传,改变更多人的幼小衔接教育理念,及关注点,不偏离正确的轨道,使得幼小衔接不再是难点,不再是沟壑。
加强幼儿各项能力的培养。幼儿在向小学过渡的准备中,不能只重视知识的准备,其它各项能力的准备应大于知识的准备。
我们经常听到有将要上大班的幼儿家长这样问老师:我究竟是让我的孩子去上学前班还是继续上大班,我的孩子在幼儿园啥也不学直接上一年级,能不能跟的上?每当听到家长这样询问,我就感到非常悲哀,为家长,为孩子,也为自己。为家长悲哀是他没有正确的幼小衔接认识;为孩子悲哀是因为他们的家长只关注孩子的知识储备如何,忽视能力的培养;为自己悲哀是因为我们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家长的教育理念,以至于家长仍对幼小衔接持有偏见。
虽然幼小衔接迫在眉睫,但教育不能急于求成,对孩子的培养要循序渐进。我们三方积极配合,拧成一股绳,做好幼小衔接准备工作。助力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调整好心态。让孩子顺利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王苏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