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我国著名学家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提出: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动手动脑,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通过学习专家讲座,我对儿童游戏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一、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体
游戏是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自主进行的活动,老师要尽可能满足他们在游戏中学习的欲望,可以充分利用课前课后、户外活动的时间,组织幼儿自由活动。教师可提供丰富的材料,以幼儿的兴趣点为出发点,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结伴,自主选择游戏。在很多的游戏活动中,老师为了孩子们在每一次游戏中都有所收获,有所成长,总是迫不及待的指点、帮助,告诉孩子应该如何去玩,而忽视了幼儿游戏的过程。其实在很多游戏活动中,应该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比如在沙包游戏中,可以让孩子自由探索沙包的玩法,双脚夹包跳,头顶沙包走,踢沙包等等,让幼儿游戏中进行自我探索、自我体验和自我创造,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
二、游戏与课程之间相辅相成
“游戏也可以生成课程,课程也可以生成游戏”,我对此也深有体会。在一次食育区角活动中,我们开设了泡茶的操作材料,但在观察中发现,幼儿对此兴趣并不高,很少有孩子参与其中,随后,我们就开展了一节科学活动《茶叶》,通过幼儿的观察、了解和操作,幼儿对茶叶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激发了幼儿的探究兴趣。在之后的区角活动中,有越来越多的孩子愿意来到食育区去做泡茶的工作。就这样,课程自然而然的融入到了幼儿的游戏活动之中,也丰富了游戏活动本身。
游戏是适应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学习方式。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将学习内容和游戏结合起来,实现游戏与教学的完美融合,也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篮球技能的学习中加入游戏情境,投篮技能中,加入乌鸦投石子的游戏等等,让幼儿更深的体会到“玩中学、学中玩”的快乐。
三、家园共育
在以往的教育理念中,家长更看重的是孩子能认几个字,会做几道题,他们不了解游戏对孩子的重要性,认为游戏可有可无。随着新一代家长文化水平的提高,家长的教育理念也在发生着改变。通过我园开展的幼教三六五亲子作业、家长进课堂、教育教学说明会上等等,帮助家长真正理解了游戏对幼儿的重要意义和独特价值。家长在教育观念上与教师取得一致认识,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有效的促进孩子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
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孩子的引导者,观察者和合作者,首先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以《指南》为依据,针对幼儿的身心特点,将学习内容和游戏结合起来,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主动性。让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感受学习的快乐,让游戏点亮孩子的童年,我们一直在努力!
臧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