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应彩云访谈
“我敏感而细腻地感受着……”
应彩云,生于1963年,毕业于杨浦幼师,先后修学于杨浦教育学院、华东师范大学。被评为上海市特级教师、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上海市十佳教师等称号。著有《孩子是天我是云》。
记者:应老师您好!很高兴您能接受我们的访谈。去年五月,您曾到福建来讲学做课。听不少老师讲,从您的上课姿态、言谈举止,乃至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点也看不出是一个年过四十的人。有的甚至说:“这才是当教师的境界啊!”
应彩云:谢谢大家的认同。我以为,当教师可以有丰富多样的面貌和境界,不一定就我这个样子,否则也太单调了。尽管这样,我还是要感谢您的褒奖。我并不太了解我给予大家的感受,因为我很自然地生活着。只是,我一直坚信:教师的身体力行和以身作则,对孩子而言就是教育,对家长而言就是信任。所以,我是一个注重言行举止的人。当然,稳定而良好的外在表现,一定需要内在修养的支持,因此,我会不断努力地内外兼修。
记者:我看过您的照片,有一种很强烈的感受就是,在您的身上,既有着一位幼儿教师的高雅气质,更有着一个现代女性的时尚元素。那么,对自己,您是怎样看的呢?
应彩云:我时尚吗?我并不期待我还可以时尚,所以我不追逐时尚。只是离开了现实生活,包括各种时尚的东西,我们无法想像,教育还会不会鲜活——这可是直接影响教育效率的。社会是个大学堂,一个教师对社会的认知和价值观,直接影响着他对教育的理解。所以,我尽量融入社会,跟随时代,努力使我的教育思想与时俱进。我在教育过程中所产生的灵感,有很多正是来源于时尚的生活的。这大概就是使您感到我比较时尚的原因吧。
记者:时尚其实是一种不知不觉的东西,对人的精神状态、生活态度常常会有一种悄悄的浸润,然后通过你的言行、气息等诸多细节反映出来。当然,这里所说的“时尚”不是大众文化意义上的,而更多的是指贴近人的心灵的新生活、新观念、新美学。回到教育和生活关系的问题上来,我非常赞同您说的这句话:“离开了现实生活,包括各种时尚的东西,我们无法想像,教育还会不会鲜活——这可是直接影响教育效率的。”比如您在《说说心理话》这篇文章里面所介绍的一次说话活动,把“上海世博会”作为话题,引导和鼓励孩子以此展开讨论和对话,就是很好的体现。
应彩云:教育离不开生活,教育必须引入生活、关注生活并提升生活。这其实也是我在活动设计上的一个基本理念。
记者:说到生活,我突然间很想知道您的过去。能说说您的童年和少女时代的生活吗?
应彩云:我的童年很幸福。因为我有两个哥哥、四个表哥。我们之间年龄差异很大,所以,我一直被他们宠着,几乎没有印象深刻的委屈。
少女时代,我被两个人塑造着——母亲和小哥哥。出身富家的母亲教我女红,这样会有女孩子的味道。哦!她对我的坐姿、站姿要求很严,几乎到了严厉的程度,当时感觉很痛苦、很恨的,现在却很感激。小哥哥让我接触了许多中国和世界的名著,我还在他的影响下学乐器、学打球,所以,现在,我有较好的自身条件,喜欢阅读好书、欣赏美乐、享受运动。
我曾经发誓一定要考上好的大学。虽然高考并不如意,但最终还是幼师的学习课程吸引了我,觉得那是非常好玩的。谁想,“好玩的读书”却“玩”出了一个如此投入的幼儿教师。
记者:您提到母亲对您做的“闺秀课”,让我想到了上海旧电影的镜头:梧桐扶疏的庭院,摆放有致的家具,严厉有加的母亲……想起来真有点恍若隔世的感觉。包括您说的在小哥哥影响下对运动、阅读、音乐的喜好,如果从教育的角度看,大概可以看作是一种全面发展。所以,现在,您既懂得享受工作乐趣,又善于享受生活情趣。对于像您这样的名师,在很多人的眼中,大都是苦行僧的形象。不知道您是怎样处理好工作和生活的关系的,况且,您还经常出门讲学、开课什么的,还有长期下来的写作……
应彩云:其实,我并不经常出门讲学,喜欢安静的个性令我潜心做事。至于开课,对于一个天天在第一线做教育的人来说,并不是负担。平时在幼儿园里,我和大家一样工作着。只是,时间比较紧缺,因为进教室带班,时间交给了孩子们;出教室办公,时间大多交给了同事们。所以,我的案头工作大多是在业余时间完成的。尽管时间不宽裕,但每周我都安排两次球类运动和一次游泳运动,这是定期的,雷打不动的。尽管很忙,但还没有忙到一周抽不出3小时的空隙,所以,十几年来运动的安排都没有改变过,这已经成了我的生活习惯。其他时间的生活是一般在阅读、写作和音乐的相伴中度过的。哦,还有偶尔的逛街,要知道,“女人最好的学校是商店。”玩笑!您觉得我的生活是不是很有节奏?我敏感而细腻地感受着,生活真的很美好。
记者:大凡有所成就的教师,无不都是嗜书如命的,您也一样。那么您是怎样培养起读书的乐趣来的?在您的眼中,阅读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应彩云:在我看来,阅读可以使人领略到现实生活中可能无法企及的事物,它使我们超越了空间、时间和物质条件的限制,得以自由地生活着,这是一种精神上的无所不及的广阔的生活。所以,大凡喜好读书的人,内心会因为丰富而富有,人生也会因满足而美好。如果很享受这样的生活,自然就会有持续不断的阅读的兴趣。
记者:上海是一个大都市,很多东西都走在潮流的最前面,包括文化的、消费的、娱乐的等等。您感到这样的社会文化氛围对您的影响大吗,诸如精神的、生活的、工作的等等?
应彩云:上海的城市节奏很快,她的日新月异,让我感受到创造的力量,渐渐地,我养成了喜欢反思、不断变革的习惯。上海的文化场所很多,国内国外许多优秀的文化艺术都选择在上海展示,这让我的精神世界很丰沛,同时造就了我富有想像力的敏感的气质。上海的消费很丰富,她几乎交汇了中国的南方北方、世界的东方西方的消费文化,让我在享受生活的同时,形成了多元的价值观。上海的生活让我一直有这样的想法:如果每个人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那世界将是多么的美好!所以我的生活理念就是:拼命地工作,为社会进步出力;尽情地生活,享受社会进步的美好。
记者:我读过您的一篇文章:《静静的水,长长地流》。我发现这个题目很形象地表达了您的这种生活理念,有一种从容、自然、坚持在里面。我想这大概就是您所向往的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教师的境界吧!那么您认为怎样才能达到像“静静的水,长长地流”这样的心境呢?
应彩云:一句话,三个词:宠辱不惊,相信自己,展望未来。
记者:您有一句名言:“天大地大孩子最大。”也就是从这句话,我理解了您为什么把自己的第一本书命名为《孩子是天我是云》。这书名本身就是一个很抒情的句子,也许包含了您对教育的理想、对教育的追求。在这一本教学案例随笔集里面,我读到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爱和智慧、执著和勤勉。
应彩云:我说过,写作是我生活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我将生活和工作中的感悟及时地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就成了这本书。可以说是水到渠成的事,并不十分辛苦。这本书最初是市教育局出资出版的,后来,出版社编辑看了之后,觉得不错,就决定由他们正式出版,事情很顺利。当然,这其中,要感谢我的导师刘德隆先生,感谢书法家钱沛云先生,他们为这本书,做了许多事情。这本集腋成裘的书也给我一个很好的启示,那就是在生活中,我们过好每一天,才会形成幸福的人生;在工作中,做好每一件小事,才有可能成就大事。也就是从这个角度说,教育是一种细节的工作。在每一个寻常的细节中,润物无声,潜滋暗长,细流涓涓。这本书也可以看作是一个个教育细节的记录,每一个细节里面都有很多孩子在幸福成长。
记者:这本书里面有一个活动设计我读了以后非常感动:《我的老师结婚啦》。您把搭班小袁老师和她的新郎请到教学现场来,在一种欢乐喜庆的情境中让孩子们感受结婚的美好、长大的美好和生活的美好。我记得有些孩子这样问新娘和新郎:结婚以后住在哪里,会不会有孩子,喜欢男孩还是女孩,会不会吵架等等。文字虽然是安静的,但我依然感觉得到教学现场的温度和热度。尤其让我注意的是,您的很多活动设计都关注到幼儿的自主学习。
应彩云:我一直有一个心愿:孩子应该是快乐的。这种快乐来自哪里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孩子带着全部的生命热情和对未来的美好向往,投入学习,投入生活。也就是说,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应该是主动的,自主的,参与的,创造的,富有个性的。所以,早在《规程》提出“让幼儿主动学习”之前,我就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和实践。您刚才提到的《我的老师结婚啦》这个案例,是中班的一个活动。那一年,和我搭班的小袁老师就要结婚了,我考虑到孩子们对婚礼总是充满好奇,平常在游戏中就常常表现结婚的主题,你扮演新郎,我扮演新娘,玩得不亦乐乎,所以决定做这个活动。这正是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追随孩子的兴奋点,选择确立孩子自主学习的主题。当然,孩子的自主学习不是自发的,而是需要环境支持的,是在环境中通过“我”的感受和经验来学习的。这时,教师必须予以学习环境的支持,为孩子提供操作、摆弄、探索、发现、发言和对话的环境。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坚持平等共建的原则,学习的主题是共建的,学习的过程是共建的,学习的结果是共建的,这样才有利于孩子之间的合作与对话和孩子个体的自我教育。有关自主学习,还要关注对孩子整体发展的引导和促进。这个“整体发展”,并非面面俱到的意思,而是说要注重那些有利于孩子整体发展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的养成。这是孩子终身受用的东西。所以教师大可不必因为孩子一次活动的失败、一个技能的欠缺、一个知识的不足而耿耿于怀,而是要着眼于孩子的整体发展、长远发展。
记者:“幼儿的自主学习”是您非常关注的一个课题,您也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和实践。那么您是怎样把课题研究嵌入到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的?
应彩云:一线教师在做课题研究时,常常会因为理论支撑的欠缺,一直处于低水平重复的状态而半途而废。说实在的,我也险些中断我的研究。所幸的是,上海市教委为我提供了学习和进修的机会与平台,在这个过程中,我更是得到了我的导师阎水金教授的指导和支持,使我的研究得以持续并不断推进。我想我是以作为一线教师所擅长的教研为主要研究形式,有计划地进行着我的课题研究的,所以,我的教学、教研和课题研究是互相融合的。事实上,离开教学实践的课题研究,对于第一线的教师来说,并没有多大的意义,因为,教师的研究本身是为了更好地教孩子。如果没有直面课堂,没有直面教学,没有直面孩子,那他的研究充其量不过是自娱自乐罢了。
记者:上海的幼教二期课改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课程和教学走向整合。这对已经习惯了分科教学的教师来说,显然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有时会觉得茫然、顾此失彼,找不到一个结合点。对此您是怎么做的呢?
应彩云:
整合的精神让我们更关注学习者的现实生活。“教育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五彩缤纷的生活”。所以,无论是整合的课程还是整合的教学,它的结合点就是,孩子的生活。
关于课程的整合问题,是一个不小的话题,我已有这方面的总结,有机会再细细道来。
记者:您是上海二期课改教材的编写者。在编写这个教材的过程中,我想您一定考虑到一期课改还没有解决好的问题,一定融入了一期课改中的思考和经验。那么在当前的幼教课改中,您认为教师最应该关注的是什么?最需要努力的是什么?
应彩云:我想,最应该关注的是孩子的生活和孩子的发展规律,最需要努力的是对事业的执著以及专业技能的提高。
记者:关于教育,关于工作,我们谈了很多。还能谈一点比较私密的问题吗,比如您的家庭、爱人、孩子?我想这也是很多敬仰您的教师所感兴趣的。
应彩云:我有一个美满的家庭。爱人是公务员,他对我和儿子的关爱是“没商量”的。他的运动技能很好,曾经是上海市外贸系统的“双料冠军”。他正直的人品和帅气的外貌,让我爱上了他。我们在一起生活十七年,一直相敬如宾,几乎没有争吵过。自然,今年已经十六岁的儿子是我们共同的无价之宝。我们的家庭氛围很民主,很和谐,这使儿子的性格很阳光。您可以想像,一个稳重而内敛的国家干部,一个细腻而浪漫得有点“作”的幼儿教师,一个花季少年,他们所营造的家庭氛围,是怎样的充满趣味。尽管生活少不了烦恼,但我们都能共同度过,所以,过得还算幸福。
记者:对于自己的未来,您有什么样的期待?
应彩云:我会坚持在教育的第一线。期待有更多更深的教育体会,与大家分享。